首页 > 专题专栏 > 最新专题 > 工业运行

上半年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达44.4gw

日期:2025-01-06 16:37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
【字体:

日前,赛迪顾问双碳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概况。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发展驶入快车道。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截至2024年6月,中国已投运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达44.4GW/99.1GWh,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

从地区分布上看,新能源占比领先的西北地区,以及储能盈利模式较为完善的华北地区,累计装机规模领先。2024年上半年,西北、华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占全国超过50%,其中,西北地区27.3%,华北地区27.2%,华中地区15.3%,南方地区15.2%,华东地区14.6%,东北地区0.4%。

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绝对主导地位。2024年上半年,已投运新型储能在电力储能中占比45.0%,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0%,压缩空气储能占比1.1%,铅炭(酸)电池储能占比0.8%,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4%,其他技术路线占比0.7%。

试点示范项目引领新型储能多元化高质量发展。2024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56个新型储能示范项目,涵盖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其中包括17个锂离子电池、11个压缩空气储能、8个液流电池、8个混合储能、3个重力储能、3个飞轮储能、2个钠离子电池、2个二氧化碳储能、1个铅炭电池、1个液态空气储能,引领新型储能多元化高质量发展。

新型储能应用方面,从应用场景看,上半年独立储能装机占比45.3%,新能源配建储能装机占比42.8%,其他应用场景占比11.9%。一方面,独立储能利好政策频出,商业化进程加速;另一方面,新能源配储政策趋势还在增强,配储方式也越来越灵活。

中国新型储能装机主要分布在源网侧,用户侧储能发展潜力较大。目前制约用户侧储能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新型储能市场化程度不高,盈利模式不稳定。2024年上半年,国家频繁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用户侧储能装机需求或将爆发。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

责任编辑:李守砚

【打印本文】 【关闭】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联系电话电话:0451-82628808

来信来访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平路68号 邮政编码:150090

黑龙江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

黑龙江工业和信息化厅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69

备案序号:黑ICP备08101571号-2

黑公网安备 23011002000145号

智能问答机器人 hi! 我是智小龙
微信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