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如何走好森林可持续经营建设之路
1月中旬,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北麓呵气成霜,寂静的山林里却不时传出机械“嗡嗡”的轰鸣声。
“枝丫、病倒木都要清理仔细,注意安全……”阿木尔林业局兴安林场副场长张俊双正在带领职工进行森林抚育作业,他们身着厚重的防寒服踏雪作业,眉毛、睫毛上挂满了霜花,用机械修枝,采伐被压木、濒死木、枯死木,枝丫归堆……这是近年来每年隆冬时节的日常。
张俊双负责的148林班作业区内林木错落有致,树干笔直,沟系整洁。这必须归功于林区推行的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建设。自2020年以来,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的统一部署,大兴安岭试点先行,探索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建设,全面推行林长制,坚持和完善分类经营制度,不断增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有效解决森林质量不高、林种结构不优、天然林活力不足的问题,成效明显。
森林抚育作业“落子开局”科学设计
当记者穿行于兴安林场148林班作业区内,看到针阔混交林内的林木胸径均在12厘米左右,“五六”大火后的更新林已经成长了30多年。张俊双他们10多位作业人员在林班内开展抚育间伐、场地清理等工作。仅一个上午,规划的样林地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场地清理就是进行“森林卫生”工作,既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又能将伐区剩余物运到局址进行再利用——通过加工粉碎设施建设,用于食用菌生产和取暖用料。
“森林抚育留优去劣、采次留好,根据林分现状,对中龄林采取抚育采伐,伐除部分上层林木,保留林内的优质树种,为下一年在林内补植优良树种做准备,最终形成物种丰富状态、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阿木尔林业局生态修复科贺科长说。
2023年,阿木尔林业局被列入森林经营试点单位,他们根据当地资源禀赋、立地条件、经济能力,聘请省林业科学院专家,与国有林区资源监测中心确定了5种森林经营模式,并指导监测样地设立、开展经营效果监测。试点计划下达后,由森调部门对适合试点场地实地筛选、现地踏查,并完成调查设计审批和计划、设计、结果落图等工作。在生产作业环节,严把作业区调查、指标设计、采伐木挂号确认等关口,做到拨交一号、生产一号、验收一号,确保森林经营作业质量。
在试点过程中,科学设计了兼顾用材的落樟松阔叶天然林经营模式;用材主导的樟落松人工林经营模式;兼顾用材的杨桦木火烧区经营模式;兼顾用材的杨桦生态林经营模式;用材主导的落樟针阔混交林经营模式。每种模式都建立了示范林,有目标林相、目标直径、目标蓄积等,对每一种森林经营模式不同发育阶段林分,分别建立了监测样地。
“森林可持续经营不仅能提升林区‘颜值’,更能高质有效地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森林蓄积量、提升森林生态效益、增加森林资源价值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阿木尔林业局党委书记韩凤泉说。
d7ac658bbf51531c4996eaddb9abfee1.jpeg
林区冬日景色“绿色家底”逐年增厚
因天然林过度采伐、过火等因素,次生林、多代萌生矮林比例增加,原真性和目的树种缺乏,导致停伐前的大兴安岭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不高、森林结构不合理、中幼林面积占比过大。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资源处副处长于瑞安告诉记者,为科学规范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他们聘请中国林科院、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林科院、国有林监测中心作为集团和各林业局可持续经营技术支持单位,按照《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要求,遵循“多功能、近自然、全周期、精细化”森林协力经营理念,以培育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依据集团经营规划和林业局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林业局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三年实施方案,通过内业查询、现地核验选取符合条件地块,将急需经营的场地纳入方案中。
早在2023年,大兴安岭组织图强、塔河、松岭、加格达奇、阿木尔、十八站等林业局完成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任务共计18.39万亩,其间设置监测样地67组,完成全部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任务上图工作,试点任务完成率100%。
为进一步提高科学经营森林能力、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大兴安岭深入推进实施森林成沟系经营措施,不仅解决了经营地块分散、集约化程度低的问题,还通过国家林草局支持国有林区改革示范先行政策,利用试点区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林下资源优势,采取林菌、林药栽植,绿色康养旅游等措施,有力推动林下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实现“越利用、越富集”,充分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持续探索,坚定了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信心。2024年,大兴安岭利用“国有林区改革示范先行政策”积极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沟通,组织编制并评审通过了10个林业局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2023-2025年),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全覆盖,试点入库面积101万亩,下达任务20.62万亩。
试点先行先试,使经营成效凸显。目前,大兴安岭森林质量持续提高,森林结构逐步优化,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活立木总蓄积、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均保持增长。据大兴安岭2023年的数据显示,三年来,按照宜造则造、宜补则补、宜改则改、宜抚则抚的原则,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不断优化生态功能。全区共完成人工造林4.62万亩、补植补造84.64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3.13万亩。目前,森林面积已达到688.52万公顷、森林蓄积6.30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6.26%,森林蓄积年均增长1000万立方米,使祖国最北绿色长城越来越牢固。
如今,森林可持续经营已成为林区工作的重心。针对林区火烧区大、天然次生林面积广、杨桦林多的实际,大兴安岭有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初步归纳探索和创新出具有大兴安岭林业特色的10种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模式,既对林区顶级兴安落叶松、樟子松进行了有效保护经营,也对因火烧、过度采伐造成的残破林相进行积极修复,努力打造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样板。
来源:黑龙江日报
![](/default/xhtml/shangxia/images/content/dz.png)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