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精特新企业突破1万家,今年将新培育1000家
1月23日,北京市经信局召开“2024年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已达10199家,2025年将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
据介绍,当前,北京市中小企业突破200万家,总体呈现出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等特点,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市40%以上的税收、50%以上的发明专利、80%以上的就业机会。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目前数量已经突破1万家,达到1019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也突破1000家,达到1035家,北京市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小巨人”第一城地位。专精特新企业大都长期深耕细分领域,练就“独门绝技”,在产业链的每一个节点发光发热,约四成企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领域,超七成企业与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配套。
2025年,北京市将聚焦高精尖产业体系,加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的“选种”和“育苗”,遴选识别出一批能够承载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优质企业。今年将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推动专精特新首善之都“再进一步”。
据了解,北京市还将围绕重点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举办“一月一链”融资路演活动,拓展融资渠道,加大信贷供给。择优向工信部推荐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通过财政资金奖补方式,实施“三新一强”项目,支持企业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聚焦未来产业领域,2025年北京市将把全国率先创建的10家未来产业育新基地建设好,持续完善基地功能,实施绩效评价奖励。开展“创赢未来”路演项目支持,通过市场化公开路演遴选方式,对企业实施的未来产业早期创新创业项目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奖励。上半年还将创建第二批未来产业育新基地,引育一批未来产业方向的专精特新企业,让更多中小企业在未来产业领域“抢滩占先”。
为优化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政策“工具箱”,在金融支持方面,北京市将调优首贷贴息政策,把创新型企业贴息比例提高到40%。通过入板企业融资奖励金额倍增,实现专精特新专板企业突破1000家。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通过服务券和资金补贴,扩展适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产品的进入应用场景,促进规模化推广。在权益保障方面,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推进清欠“稳企”,解开企业之间相互拖欠的“连环套”,以企业资金链的畅通,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default/xhtml/shangxia/images/content/dz.png)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